刘玹就这么走了,剩下刘玦和李辰熙两人,如今这般不用顾及有第三人在场,其实也挺好的。
一旁的桌上是戊安排的茶水点心,刘玦引着李辰熙去到桌旁,两人分宾主坐下。
见刘玦的目光时不时的停留在点心上,李辰熙看的心头暗笑,刘玦一个王爷自然不会是嘴馋。
李辰熙自己也是闭过关的人,哪能不知道刚出关的人,是个什么心思,笑道:
“刘玦,这点心看着不错,这些年在南疆呆久了,就想着这一口了。”
对于李辰熙的好意,刘玦自是心领神会,也不矫情直接拿起一块道:
“这盘是厨房按照我的口味备的,稍微偏甜了一些,这一盘要清淡一些,辰熙你试试?”
李辰熙并不嗜甜,按照刘玦说的尝了一块清淡的,味道正好,夸赞道::“你家大厨的手艺,一如既往的好。”
两人随意闲聊,不一会儿,就将点心解决了七七八八,暂时满足了口腹之欲,刘玦整个人都松快了不少。
两人这才继续刚才的话题,想到刚才李辰熙的话,刘玦再次恭喜道:
“如今李家刀法后继有人,辰熙你也可以专心修行,李将军若是泉下有知,定会为你开心。”
刘玦虽然没有见过长大后的赵柏熙,但他还能不知道李辰熙么?
能得到李辰熙的认可,想来那赵柏熙必然是个不错的后辈,说的话也是真心实意。
李辰熙同样高兴,这次回世俗界,遇到赵柏熙确实是意外之喜,语气中满是自豪:“这孩子确实不错。”
只简单的几句话,两人的气氛,已经完全恢复到了从前。
这些年,李辰熙带着赵柏熙四处行走,她是长辈、是良师,也会随时为其解惑、时时教学。
她们的相处模式,名义上虽不是师徒,实际已经是师徒,加之后来的事,李辰熙的注意力,更是全在赵柏熙身上。
所以这些年,李辰熙几乎就没有遇到过,能与她平辈而交的人,而赵柏熙那孩子虽然聪慧,终究还是年纪小少了几分阅历,她们偶尔交流也不会深入。
至于刘玦,他当初回了龙国,直接就开始了闭关,自然是无人可与之沟通。
那时的龙国,灵气依然匮乏,加之刘玦为了实现他自己的想法,更是无暇他顾。
对外界的消息,刘玦更是一无所知,现在知道的这些子事,还是来自于戊刚才的讲述。
现在说起话来,两人自是打开了话匣子,莫名的都有些兴奋。
当然更多的时候,都是刘玦在听,而且听的专心致志,毕竟就算是以往,他也只在情报中看过关于苗疆的描述。
如今李辰熙作为亲历者,讲述的关于苗疆的事,自然比生硬的文字更详细,也更有意思。
刘玦时不时还会问上一两句,只是原本轻松愉快的氛围,在李辰熙说到龙国近几年对外的强硬态度时,以及为此引发的一场场战役时,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
刘玦从戊那里知道了这些消息,原本他就是准备要和刘玹好好谈谈的,现下李辰熙提起来他无从答起,只能闭口不言。
李辰熙本身出身将门,对于战争其实并不算特别排斥,毕竟不管是保家卫国、还是开疆扩土,于军中将士而言,那都是建功立业的机会。
可是那些普通军士了,他们大多是军户出身,虽然从小修炼,可是并不是每个人,都有很好的天赋。
偏偏又因为是军户出身,除了上战场他们别无选择,他们可能比普通人更强壮一些,可也仅仅是强一些而已,并不足以支撑他们以此出人头地。
建功立业对于这些军士而言,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,比起在战场上以命搏一个前程,能够安稳的活着,才是他们心之所向。
而这些也并不是李辰熙自己想的,此次南疆之行,她看到更多的普通军士,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有建功立业的想法,却也会为了保家卫国竭尽全力。
李辰熙听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:“我不懂那么多的大道理,我们是军户,国家养了我们,我们就该拼尽全力,不是么?”
正是这一场一场的战役打下来,让李辰熙更深刻的理解了,什么叫做:‘一将功成万骨枯’。
同时也让李辰熙更加理解了,李将军的很多行为,那是只有身处边关,亲自带兵打仗才能有的体会。
为什么明明是龙国武将中的第一高手,李将军却会更:()不负天下而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