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边。
赵铁放下电话,周围几个人都围了上来。
“怎么样,电话那头怎么说?”
“能帮着转告林同志,告诉林同志我们都很感激她吗?”
“铁蛋,你跟上面汇报的时候,上面有没有说不让我们私下学习这种急救方法?”
大家七嘴八舌问着。
最后一句是村长问的,也是他最关心的问题。
赵铁一一回答。
“文章上本来就写着,采访当事人是为了传播普及急救法的学习,接线员没有反对我们全村学习。”
村长想起小外孙。
“先进报一心为我们考虑,这才是我们人民的好报社啊!”
“要是这个方法能早点登报的话,没准小栓子也不会…”
说到这里,他不禁老泪纵横。
赵铁叹口气安慰:“村长,你做的已经够多了,不用自责。”
“这一年的宣传下来,溺水的情况比往年大大减少,这次狗柱子之所以会掉下去,也是因为冬天河面结冰,没想到冰面会裂开。”
“起码我们现在学了方法,以后这种事就会更少发生。”
村长点点头,开始着手将村民集结起来学习这件事。
如今刚好是冬天,地里没多少活要干,正是最好的学习时间。
村长离开后,赵铁的大哥捧着一封信过来请教赵铁。
“你帮我看看,上面写的可以吗?”
赵铁看过内容,目露惊奇。
“不是已经打过感谢电话了吗,怎么又写了感谢信?”
大哥这个憨厚朴实的汉子挠了挠头,因常年在地里忙农活而黢黑的脸,一笑露出两排大白眼。
“俺就是想写,想让林同志看看,电话里林同志没听见俺们的声音,俺想让她亲眼看见,知道她做的这些对俺们这些普通人家来说到底有多好。”
“顺便再给寄点自家做的东西过去。”
“不过都不是啥好东西,不知道林同志会不会喜欢。”
说到这里,他紧张地搓了搓手指。
这就是这时候人们的想法,朴实却真诚。
他是真的把林晚秋当救命恩人看待了,哪怕素未谋面,相隔千里,他也会担心对方过得好不好。
赵铁一时百感交集。
“会喜欢的,林同志愿意宣传急救法,肯定是个善良的同志。”
“不过寄信和东西会很慢,大概要好几天才会到。”
“慢点没事,能到就行,反正东西放不坏,”大哥一开口带着浓浓的乡音,“你嫂子做的豆豉和辣酱都好吃着嘞,俺想让林同志尝尝。”
赵铁和大哥特意跑了趟镇上,亲手把信和几样土特产放到包裹里面。
出门后大哥望着邮局,话中满是憧憬。
“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啥时候能到林同志手上。”
赵铁预估着距离。
“咱们离先进报的距离不近,但也没那么远,三五天的时间应该可以,再不济总不会超过七天。”
大哥:“真想林同志能快点收到信。”
赵铁同样被带的憧憬起来:“她会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