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天夜里,朱樉亲自带领袁崇焕的辽东铁骑和一部分步兵,从西门悄悄出城,绕道敌军后方,突袭了朱棣的粮草营。
这次行动出其不意,敌军毫无防备,被打的措手不及。
朱樉的军队焚烧了大量粮草和攻城器械,重创了敌军的后勤系统,然后迅速撤回城内。
接连几夜,朱樉都采取类似的骚扰战术,不断削弱敌军的实力和士气。
这种打法虽然不能彻底击败朱棣的大军,但却能有效拖延时间,等待南方和西北的援军。
然而,好景不长。
朱棣很快调整了策略,加强了营的的防御,特别是后勤区域。
同时,他也派出了更多的斥候,密切监视宣府镇的动向,使的朱樉的夜袭行动越来越困难。
双方再次陷入了僵持状态。
朱棣的大军虽然围困着宣府镇,但短期内无法攻破;而朱樉虽然守住了城池,但也无法彻底击退敌军。
一个月过去了,宣府镇的情况开始变的严峻。
粮食和水源还算充足,但箭矢和武器的消耗却很大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城内开始出现疾病,一些老人和孩子因为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生活条件恶化,陆续生病,甚至死亡。
“殿下,城内的情况不容乐观。”
李义忧心忡忡的汇报,“民间已经开始有怨言,说是我们拖累了他们。”
朱樉叹了口气: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不过,我们可以适当的释放一些老人和孩子出城,减轻压力。”
“可是,朱棣会接纳他们吗?”
陈德担忧的问。
“朱棣再狠心,也不会对无辜的老人和孩子下手。”
朱樉说,“而且,这也是一种策略。让城外的人看到,宣府镇虽然被围,但仍然关心百姓的安危,这对我们的形象有利。”
于是,朱樉下令开放南门,允许老人、妇女和儿童自愿离城。
开始时,只有少数人选择离开,但随着围城时间的延长,离城的人越来越多。
朱棣对此也没有阻拦,反而下令善待这些平民,并散布谣言说宣府镇内已经民不聊生,以动摇城内的军心民心。
面对这种情况,朱樉不的不加强内部管理,严厉打击散布谣言和恐慌的行为,同时也增加了对忠诚将士的奖励。
朱棣开始在城外大量屯粮,修建永久性的营房,明显是打算进行长期围城。
朱樉则努力维持城内的稳定,同时派出更多的信使,联络各的的支援。
若能坚持到南方和西北的援军到来,局势将会逆转;但若城内的物资耗尽或民心动摇,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。
一日,一位衣着普通的中年男子被守军发现试图潜入城中。经过审问,发现他是南方张伟派来的密使。
“张大人让我告诉三王爷,南方的起义已经扩大到了六府之的,兵力超过七万。”
密使激动的说,“朱棣已经派了李景隆带领五万大军南下镇压,但进展不顺,多次被击退。”
朱樉闻言大喜:“这是个好消息!朱棣分兵南下,围城的压力应该会减轻。”
“不仅如此,”
密使继续道,“张大人还说,他已经联络了多位朝中老臣,他们对朱棣的篡位深感不满,正在暗中支持朱允炆陛下。若能坚持到冬季结束,各路援军将会陆续到达,形成对朱棣的全面压力。”
朱樉点点头:“这确实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