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bsp;nbsp;nbsp;nbsp;距离被革爵圈禁,只剩下短短的十年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这实在算不得一桩好婚事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这也是淑娴出宫后体重没有下降反而又增了五斤的原因,压力催人肥。
nbsp;nbsp;nbsp;nbsp;一胖就是十五斤,从徐州赶回京师的觉罗氏见了闺女的面直接瞪大眼睛,把‘瘦了’两个字咽回去。
nbsp;nbsp;nbsp;nbsp;一别两年,闺女高了,也胖了,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——女大十八变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再瞧两个儿子和儿媳,老大两口子都瘦了,小儿子则是随了闺女。
nbsp;nbsp;nbsp;nbsp;“阿蓉,这两年辛苦你了。”觉罗氏一只手挽住儿媳,另一只手拉住闺女的手。
nbsp;nbsp;nbsp;nbsp;“额娘,这都是我应该做的。”李蓉笑道,神情很是放松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她是江南人士,跟夫君成婚也在江南,不过婚后没多久,便随夫君回京科考,一并回京的还有小叔子和小姑子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按理,婆媳时隔两年再见面,她应该紧张不安才对,可婆婆来了,她这心里悬了两个月的石头才算是落下来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小姑子被赐婚为郡王福晋,这是谁都没想到的事儿,公婆原本为小姑子置办的那些嫁妆便远远不够了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如何置办嫁妆,如何安排下人,如何教导小姑子,这三样她都拿不了主意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婚期定的紧,眼看再有一个半月便要大婚了,嫁妆依旧单薄,陪嫁的下人只有小姑子身边的丫头,还缺老成的人跟着,而小姑子……日渐丰腴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这段时间,她是日也盼夜也盼,盼着婆婆早日抵京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觉罗氏是个风风火火的人,走路迅疾如风,但是这会儿却是放慢了脚步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张家虽然是汉军旗,但也是旗人,家中没有裹脚的规矩,但大儿媳李氏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姑娘,打小便依着规矩裹了脚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她也不懂这三寸金莲美在哪儿,只知道这小脚走不快。
nbsp;nbsp;nbsp;nbsp;一家人进了正厅坐下,还没来得及上菜,觉罗氏便已经安排上了。
nbsp;nbsp;nbsp;nbsp;“我来之前,安排人在江南本地采买了些布料、首饰、西洋摆件,这次一并带回来了,都算在淑娴的嫁妆里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“我已经跟赵嬷嬷说好了,到时候她们一家跟淑娴去郡王府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“老大,明儿去你几个舅舅家走一趟,就说我回来了,回来给闺女置办嫁妆的。族人递进来的帖子,有一份算一份都接,跟嫡□□边也别僵着。这是阖族的喜事,让他们也一块高兴高兴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凑凑嫁妆嘛。
nbsp;nbsp;nbsp;nbsp;“老大媳妇,你等会儿把库房的单子拿给我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“老二,你去官学请个长假,这两个月在家陪你阿姐好好练练,布库就算了,别摔得青一下紫一下的,打打拳跑跑步拉拉弓就行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“淑娴,你……等会少吃点儿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虽说胖了有福气,她闺女能被皇家挑中做福晋,有可能也是看重这福气了,但男人重色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把闺女捂白点、练瘦点,将来的日子说不定能好过些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这王府后院可复杂着呢,她们家又是小门小户,在她这个亲生额娘看来,这桩婚事都是极不匹配的,哪怕王爷已经老大不小了,是个鳏夫,还有五个孩子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她就担心王爷不满意这桩婚事,到时候给她闺女气受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淑娴:“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