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至是其他县城有人生病,也会不远百里奔袭。
张大夫医术确实厉害,全县城毋庸置疑,只要不是需要医院机器检查动手术的,有个大灾小病找张大夫保证药到病除。
几十年的老大夫了,找他看病大家都放心。
张大夫是在家里的坐堂大夫,现在基本上不出去跑,都是病人去他们家排队等候诊治。
平常也都是九点钟才会开门坐堂,今天不到八点出来纯属是特殊情况。
张大夫在家里还没吃饭,刚起来就被谢言之疯狂拍门。
谢言之他们都是老熟人了,隔上几天谢言之就会来找他给江秀英抓药,十几年了,可以说他是看着谢言之长大的。
就算认识十几年,张大夫也不会轻易跟着谢言之走,也不是给江秀英看病,张大夫想到的是谢言之的新媳妇儿李蓁蓁,有什么病都可以带着人来看,他还真不能过去。
你找我我就去家里看病了,那一次其他人找我是不是也要去。
留下一屋子病人就跟着离开吗?
规矩就是这样,不能坏了。
可当张大夫听到是去给谁看病,也不磨蹭了,披上件外套就跟着谢言之往外走。
身后儿子叫喊自己吃饭的声音都来不及回一句。
刘家,老的老小的小,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。
而且他按照辈分也是叫人家一声刘哥。
家里没有顶事儿的人,老的万一出个事情,还在幼儿园的小孩子就没人照顾了。
张大夫问清楚是哪个刘家,背上自己的药箱就走,又装了很多退烧止咳的先去看看。
到刘家的时候,整个人的衣服还没整理好,显得有些慌乱。
李蓁蓁在看见张大夫进屋的那刻,抱着小平安起身让出来位置,将凳子给张大夫坐。
有了张大夫在场,李蓁蓁和谢言之都松了口气。
刘大爷那边刚夹上温度计,小平安的肚子就叫了起来。
“都别守着了,去带孩子吃点儿东西,再端来一碗稀饭。”张大夫回过头吩咐道。
都是街坊邻居,也不会有谁说舍不得,尤其对方是刘大爷家里。
谢言之点点头:“去吧,蓁蓁,带上平安去咱家里先吃饭,饭都在锅里温着,我在这儿守着。”
有人看守,大夫也在,李蓁蓁就先抱着小平安离开了。
也不能一直不吃饭,大人扛得住,小孩子扛不住饿。
今天是国庆节,很大一部分人都没有上班,都在家里过节休息。
早上刘大爷家里折腾的动静,再加上谢言之骑自行车风风火火把张大夫载到刘大爷家里,在外边端着饭碗吃早饭的也都看见了。
事情就这么悄然传开。
李蓁蓁端着稀饭到刘大爷家里的时候,陆陆续续也有其他人家来看望刘大爷。
来看看刘家是什么情况,对谢言之的态度也好了那么一两分。
毕竟大家住在同一条街道,也不是只有谢言之住在刘大爷家隔壁,自己还没发现刘大爷出事情,谢言之发现了,还去跑着请大夫来,什么仇什么怨在此刻都放下了。
一时间,街坊邻居空前和谐。
“今天也都别围着了,有空的来给爷孙俩送送饭,至少在退烧前都没人做饭。这些你们自己商量着来,我也该回去吃饭了,大早上谢言之就拍门给我请过来。”张大夫开完药,一边收拾药箱一边说。
“就是年龄大了,受了风寒,平常要多注意,有个什么降温变天大家也都看顾看顾。”张大夫嘱咐完,看向还在站着的谢言之,吼道:“你还愣着干什么?把我怎么接过来的不得把我怎么送回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