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职责是制定规章,确保科举的公平公正,此刻保持沉默,便是最好的表态。
而他的父亲,右丞相冯去疾,则像一尊老僧入定,仿佛殿内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。
这位在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狐狸,滴水不漏,让人完全看不透他的真实想法。
将闾将这一切尽收眼底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。
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:震慑反对者,鼓励支持者,分化中立者。
“今日议事,便到此。”将闾没有再给反对者开口的机会,直接宣布,“科举章程细节,由御史大夫冯劫牵头,会同廷尉府、中书府尽快拟定,报本殿与父皇审阅。各部司衙门,务必配合,不得有误!”
“臣等遵命!”
无论心中作何感想,此刻,所有人都只能躬身领命。
朝会散去。
官员们鱼贯而出,走下麒麟殿的台阶。
阳光刺眼,却驱不散许多人脸上的阴霾。
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员们,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一起,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。
“岂有此理!简直是岂有此理!”那位何姓老臣气得浑身发抖,拐杖笃笃地敲着地面,“这是要掘我等的根啊!”
“监国公子,好大的威风!竟敢拿祖宗之法开刀!”另一人咬牙切齿,“不问出身?哼!那些泥腿子也配与我等同朝为官?!”
“此事绝不能就这么算了!”一个眼神阴鸷的中年官员低声道,“科举若真推行,我等世代积累的优势将荡然无存!家族前途,危在旦夕!”
“噤声!”为首的一位老者,似乎是某家家主,警惕地扫了一眼四周,“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。回去再议!此事,需从长计议,万万不可操之过急。”
几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,压低了声音,匆匆朝着宫外走去。
他们眼中闪烁着不甘、怨毒,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杀意。
他们清楚,这不仅仅是官位之争,更是生死存亡之斗。
科举这把刀,悬在了他们所有世家的头顶。
不远处,几个看似不起眼的内侍、小吏,甚至是一名正在清扫落叶的杂役,都若有若无地瞥了他们几眼。
阴影中,几道难以察觉的身影如同鬼魅般融入人群,悄无声息地跟了上去。
咸阳城上空,刚刚因南疆大捷而略显晴朗的天空,似乎又开始积聚起厚重的乌云。
一场围绕着科举的巨大风暴,正在无声地酝酿。
监国府书房内,张洪奎的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现。
“殿下,他们果然开始串联了。”
将闾放下手中的竹简,脸上没有任何意外:“意料之中。盯紧他们,看看这些老狐狸,打算怎么接招。”
一场新的战争已经打响。这一次战场不在边疆,而在朝堂,在人心。
科举,这注定又是要流血的政策。